本文已参与掘金创作者训练营第三期「话题写作」赛道,详情查看:掘力计划|创作者训练营第三期正在进行,「写」出个人影响力。
说明: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出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本人联系(主页有公众号:小攻城狮学前端)
作者:小只前端攻城狮、
主页:小只前端攻城狮的主页、
来源:掘金
GitHub:P-J27、
CSDN:PJ想做前端攻城狮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场景引入
前端攻城狮们大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CSS伪类和伪元素,比如最常见的:focus
,:hover
以及<a>
标签的:link
、visited
等,伪元素较常见的比如:before
、:after
等。这些在真实场景上出现的十分频繁。那么这些选择器和我们知道的常规选择器有什么不一样么?
概念
伪类和伪元素的具体概念如下:
-
伪类:用于已有元素
处于某种状态时
为其添加对应的样式
,这个状态是根据用户行为而动态变化的。例如:当用户悬停在指定元素时,可以通过:hover来描述这个元素的状态,虽然它和一般css相似,可以为已有元素添加样式,但是它只有处于DOM树无法描述的状态下才能为元素添加样式,所以称为伪类。
-
伪元素:用于创建一些不在DOM树中的元素,并为其添加样式
。例如,我们可以通过:before来在一个元素之前添加一些文本,并为这些文本添加样式,虽然用户可以看见这些文本,但是它实际上并不在DOM文档中。
伪类
我们来看看官方定义,首先看看CSS2中对伪类的定义
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。
是不是一脸懵,单单看定义完全不懂在讲什么。从应用上,常见的是:伪类用于定义元素的特殊状态。例如,它可以用于:
- 设置鼠标悬停在元素上时的样式
- 为已访问和未访问链接设置不同的样式
- 设置元素获得焦点时的样式
伪元素
定义:CSS 伪元素用于设置元素指定部分的样式。
例如,它可用于:
- 设置元素的首字母、首行的样式
- 在元素的内容之前或之后插入内容
伪元素和伪类区别
从上面两者的定义上,伪类的操作对象是文档树中已有的元素,而伪元素则创建了一个文档树外的元素。我们可以发现 伪类和伪元素最根本的区别:有没有创建一个文档树之外的元素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在新发布的CSS3规范中,在使用上有了更加严格的区分,要求使用双冒号(::)表示伪元素,以此来区分伪类和伪元素。我们都知道在CSS2时不论是伪元素还是伪类我们都是用的 单冒号(:).。虽然如此,但也依然支持单冒号的写法。w3c标准中说到,虽然CSS3标准要求伪元素使用双冒号的写法,但也依然支持单冒号的写法。为了向后兼容,我们建议你在目前还是使用单冒号的写法。
除此之外,伪类更加侧重丰富选择器的选择语法范围内元素的选择能力
,伪元素更加侧重表达或者定义不在语法定义范围内的抽象元素
。
小结
- 伪类本质上是为了弥补常规CSS选择器的不足,以便获取到更多信息;
- 伪元素本质上是创建了一个有内容的虚拟容器;
- CSS3中伪类和伪元素的语法不同;
- 可以
同时使用多个伪类
,而只能同时使用一个伪元素
;
目前的伪类和伪元素选择器
截止目前,伪类有以下几种(来源w3c)
截止目前伪元素有以下几种(来源w3c)
感谢阅读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,文章若有错误或者侵权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在我的主页添加公众号联系我。
写作不易,如果觉得不错,可以「点赞」+「评论」 谢谢支持❤